认知诗学自由谈 Cognitive Poetics free talk
会员登录
《认知诗学辑刊》
投稿邮箱
cognitivepoetics@126.com
CALL US NOW
023-65385413
历史/往期简报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认知诗学自由谈 > 历史/往期简报
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协会简报(第42期)
Post2014.06.12 18:30:52 Read1347
 

认知诗学界面研究论坛(第42期)
简   

2014611日晚,42认知诗学界面研究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1314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导师熊沐清教授做了题为“认知诗学的界面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主题报告,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导师胡安江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活动,四川外国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董洪川教授,肖谊教授,晏红博士,文永超副教授等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导师


                            胡安江教授主持论坛
   首先,熊沐清教授通过介绍《语言与认知》和《认知诗学与界面研究》两个新刊,以及认知诗学论坛、讲习班、引译本和国家级项目的相关信息,证明了认知诗学在学术新领域已经崭露头角,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


                               熊沐清教授做报告
   接着,熊教授从三个方面对认知诗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1.界面性:体现在其主要理论来源、哲学基础、文论基础以及方法论基础。熊教授引入国外专家Zunshine的评述,并指出认知诗学的界面性已经属于常识。2.
开放性:以现代科学的学科间融合渗透趋势、边缘学科性质以及体系完善发展的需要为背景和依据,以“认知”的学科属性、“文学”的对象性、“阅读”的目的性和“操作”的实效性为指导思想和原则,认知诗学开放性体现在基本理论、方法论、研究对象和话语资源四个维度。熊教授通过解读开放性的三个涵义,着重介绍了认知诗学的两个新领域,即认知历史主义和认知生态批评。3.应用性:认知诗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因其强大的解释力,被赋予了作为分析工具天然的应用性。熊教授运用认知诗学的分析路径,在李正栓教授对多恩《告别辞:莫悲伤》的七种解读之上,独辟蹊径,从语境与主题蕴涵、隐喻与想象、认知逻辑、象似性等多方面深刻地对其诗进行了再析,凸显了认知诗学的应用性。 
           
                                                   董洪川副校长做点评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探讨;胡安江教授做了精彩点评;董洪川副校长对本次论坛做了简短的点评,对本学期论坛的工作与成绩表示了肯定和赞扬,并对参与论坛工作的师生表示了真挚的感谢。本学期最后一次认知诗学与界面研究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谢幕。

文:李亚莲  图: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