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诗学自由谈 Cognitive Poetics free talk
会员登录
《认知诗学辑刊》
投稿邮箱
cognitivepoetics@126.com
CALL US NOW
023-65385413
历史/往期简报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认知诗学自由谈 > 历史/往期简报
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协会简报(第45期)
Post2014.12.03 16:41:44 Read1274
 

认知诗学与界面研究论坛(第45期)

                     简   
    第45期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论坛于20141126日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1314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四川外国语大学肖宜教授和姜孟教授为作主题发言,由赵永峰博士主持,熊沐清教授、胡安江教授、李金树博士、袁卫国博士等数百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赵永峰博士主持论坛
    首先
,肖宜教授报告了111316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认知诗学高层论坛会议,向与会师生详细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盛况。本次大会由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国内70多所高校的数百名老师及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各位知名专家学者对认知诗学研究的各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肯定和推进了认知诗学的发展。

       
                           姜孟教授作学术演讲
    随后,姜孟教授做了题为“认知诗学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进路:以对《枫桥夜泊》四种译本脑认知效果的
ERP研究为例”的主题报告。他从认知神经科学简介入手,概述了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手段,介绍了作为情感和认知中心组织的大脑。

    然后,姜孟教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认知诗学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路向:(1)通过对比熊沐清教授,TsurStockwell三人关于认知诗学的不同见解,向大家阐述了认知诗学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路向;(2)通过介绍文学概念能力,如形式、意义、审美、概念、心里模拟、内模仿、发掘或创造出符合精神功利性要求的价值特性等,形象地展示了脑神经成像手段。

    接着,姜教授以许渊冲、蔡廷干、SnyderWatson四人的《枫桥夜泊》英译本脑认知效果为例,发现该诗的不同译本在认知和审美上“差别极大,稂莠不齐”,尤其在一些词的理解上,如“月落”、“霜满天”、“渔火”“对愁眠”、“寒山寺”等存在很大区别。与此同时得出以下结论:任何译本都无法彻底自由地摆脱古诗的“抗译性”而完美的兼顾“三美”,即“形美”“音美”和“意美”。通过认知神经实验的“电生理学证据”证实了上述“不完美处理”。

    最后,姜教授指出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探测译者操控“抗译性”的独特手段,同时也是探测文学文本认知诗学效果的独特手段。尽管以脑神经成像手段为代表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范式在认知诗学领域内的应用和开展尚处起步阶段,但却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在有关个体对文学文本的微观加工机制研究方面有着其他方法难以企及的优势和特殊适用性。

       
                              论坛互动
    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积极发言,姜教授耐心给予了解答,熊沐清教授对本次报告也做了精彩点评,高度肯定了此项研究的学术价值。本次活动专业性强,涉及地学科领域宽广,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具有极大地启发性。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王中山 / 图: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