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诗学自由谈 Cognitive Poetics free talk
会员登录
《认知诗学辑刊》
投稿邮箱
cognitivepoetics@126.com
CALL US NOW
023-65385413
历史/往期简报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认知诗学自由谈 > 历史/往期简报
界面研究与认知诗学协会简报(第50期)
Post2015.05.21 17:25:23 Read1119
 

认知诗学界面研究论坛(第50期)
简   

第50认知诗学界面研究论坛活动于2015422日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1314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伍凌博士和刘念业博士做了主题报告,由祝朝伟教授主持,胡安江教授,李金树博士等老师及上百名学生参与其中。

本次论坛活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首先由伍凌博士为大家做了题为“阐释学视角下的翻译模式”报告。其内容包括:第一,阐释学的发展:(1)方法论时期;(2)本体论时期;(3)多元发展阶段。各个时期关于读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的流派之争,归根结底源于先验论和经验论这一哲学矛盾。第二,艾柯的主要思想:(1)开放的作品;(2)反对过度阐释;(3)文本是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统一。第三,阐释共同体介绍。第四,阐释学视角下的翻译模式:(1)翻译研究的困境;(2)创造性叛逆对翻译标准的消解;(3)翻译的两种阐释模式:信息获取型阐释和信息加工型阐释;(4)主流阐释的选择。伍老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例子,使与会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思中国典籍翻译该何去何从这一严肃问题。

然后,刘念业博士做了题为“圣经汉译的版本和历史”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圣经汉译的现状:权威版本为思高本与和合本。第二,天主教译本和历史:(1)明末清初以前;(2)明末清初到1954年近400年才有思高本;(3)“天主”译名的形成。第三,新教译本和历史:(1)翻译场;(2《圣经》汉译事业的三个阶段:18071862年为《圣经》汉译事业的早期,主要以“深文理”为译文语体,译者为主体并奠定了“译名之争”局面;18631889年为传教士译经活动的中期,主要以“浅文理”为语体并因“译名之争”造成译经团体分裂;18901919为《圣经》汉译事业的最后一个阶段,各传教差会联合翻译了三个全译本。刘老师清晰地为大家梳理了圣经汉译的版本和历史成因,并为对圣经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了可供研究的课题及获取资料的渠道。

最后,祝朝伟教授对两位老师的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高度肯定了二位报告的学术价值。在现场提问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思考,踊跃提问。两位老师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

本次论坛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学术氛围浓厚。与会师生反应积极,获益匪浅,整场论坛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梁雪梅